甘振坤,威廉体育williamhill讲师、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研究所(Penn IUR)青年学者、北京市西城区天桥街道责任多师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城市设计、城乡有机更新、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社区营造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出版专著1本、译著1本,发表中英文论文20余篇,牵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志愿者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工程实践项目近30项。荣获奖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文化部中国设计大展入围奖1项,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一、投身首都城市更新设计实践
从读博到留校任教,甘振坤长期投身于北京城市更新的设计实践工作,积累丰富实战经验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塑造了他的直面真实更新场景的教学与研究价值观。
2018年,北京市政府依托“动批”疏解后的空间资源,建设“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在导师张大玉教授带领下,甘振坤作为技术统筹人,全程参与“动批”的更新工作,与团队师生共同完成了约30万平方米楼宇、4万余平方米公共空间更新的城市设计方案,为“动批”向“金科新区”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指引。
甘振坤在胡同更新工地现场
2022年,甘振坤开始负责西城区天桥街道责任规划师工作,历经3年多时间,逐步组建起一支由“高校+设计院+咨询公司”青年跨领域专家构成的“责任多师”团队,秉持“在更新中参与更新”理念,“全天+在地+四季”深度参与街区更新、社区营造、文化传承工作。
天桥We空间院落环境、甘振坤参加中轴线主题社区营造活动
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责师团队进驻天桥历史文化街区并打造“天桥We空间”。入驻以来,甘振坤与伙伴们组织近30场社区营造活动,促进公众参与;连续多年加入北京国际设计周、中国建筑学会科普专项活动,推动文化价值向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转化。
甘振坤在居民协商议事会上汇报赵锥子社区农园设计方案以及参加播种节活动
甘振坤带领团队深度参与天桥城市保护更新实践,与街道、社区共同推动“WE-SPACE:充满归属感与认同性的胡同社区公共领域更新”这一聚焦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更新行动。陆续完成了20多处小微公共空间更新,设置“京韵天桥·文化探访”设施100余个,研发“天桥Walk+数字探访平台”。构建“策划-设计-协商-实施-运营”全过程模式,推动小微公共空间可持续运维。
天桥北部平房区文化导览系统与小微公共空间更新成效
WE-SPACE入选“2024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优秀案例”,获得“2025 ULI亚太区卓越奖入围奖”;天桥责师团队牵头的“面向未来的城市遗产——天桥历史文化街区活态保护与有机更新志愿服务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5世界遗产志愿者项目。
2024年度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优秀案例、2025 ULI亚太区卓越奖入围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25世界遗产志愿者项目
二、推动面向真实场景的设计教学
多年的设计实践让甘振坤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基于真实复杂问题的设计教学,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建设发展,服务人类和谐宜居福祉”的办学定位。
甘振坤参与虎坊路幼儿园AI绘制“我心中的幼儿园”活动、天桥We空间举办期末评图
2023年起,甘振坤与建筑学四年级城市设计实验班教学团队、建筑学二年级创新实验班教学团队密切配合,选取先农坛社区、三教寺幼儿园等场地分别作为课题场地,从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维度,围绕公共空间、儿童友好、社区融合、产业发展等核心议题开展设计教学探索。
同时,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教学作为方法:北京天桥地区城市更新设计研究” 展览,向在地居民与公众完整地呈现高校建筑学教育直面更新时代现实挑战,做出的多元思考与设计解答。
甘振坤参加天桥街道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研修班
与此同时,甘振坤还协助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地儿党支部与留学路社区党委开展“红色1+1”支部共建;依托北建大教育资源优势,组织2期共600余人次的“天桥街道机关事业社区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研修班”,实现从师生走进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到基层干部来到高校研修前沿知识的双向循环。
三、探索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路径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发展,则是甘振坤研究实践关注的另一方面。2017年至今,甘振坤与妻子龙林格格完成了近200座河北传统村落的田野调查,对村落的空间分布、历史演进、整体布局、空间结构、民居营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
自2020年,甘振坤与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组建了跨学科团队,致力于密云水库上游区冯家峪镇的乡村振兴探索。陆续完成 “悬蜂谷”中华蜂科普与体验基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西口外村文化中心”建筑设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白马关重点组团实施方案等多个项目。
甘振坤、张鹏远设计的西口外村文化中心、西白莲峪村医养结合中心
甘振坤向参赛师生介绍活动情况、营造大集展览开幕式合影
2023年,甘振坤以“金叵罗11队”队员身份,策划并促成了“2023营造大集”在密云区金叵罗村落地。作为中国建筑学会“科普专项支持项目”和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分会场活动,召集在京7所院校组成8支参赛队伍,围绕“内与外”主题,历经一个半月的紧张设计、5天的田间地头在地建造,完成6件设计作品搭建,引发了公众与媒体的广泛关注,并在国庆期间为乡村带来了可观的客流,实现了“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实验理想。
四、致力城市设计国际前沿交流
JonathanBarnett教授、曹俊、甘振坤在PennIUR《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
2019年,甘振坤前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公派博士联合培养,跟随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与实践家Jonathan Barnett教授研究城市设计前沿理论。此后,甘振坤努力发挥桥梁作用,致力于北建大与宾大在城市设计领域的交流合作,陆续邀请Jonathan Barnett教授、Eugénie Birch教授、林中杰教授参加北京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与城市设计教学指导。
在他的推动下,2021年,威廉希尔体育、腾讯SMAD、宾夕法尼亚大学、AECOM公司共同举办“边界·融合:自动驾驶技术驱动下的北京金科新区核心区城市更新设计国际联合工作营”,取得了颇具前瞻性的设计研究成果。作为工作营的延续,2023年,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威廉体育williamhill、宾大沃顿中国中心联合主办的“科技颠覆X城市更新”圆桌论坛在宾大沃顿中国中心成功举办,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甘振坤与东南大学曹俊老师翻译的Jonathan Barnett教授最新著作《ImplementingUrbanDesign》于2024年10月问世。